吴集镇

吴集镇

机构简介

政区概况

地理位置  地处衡东县中部,东与甘溪镇相邻,东南接杨林镇,南与衡南县接壤,西南邻石滩乡,西抵大浦镇,西北接霞流镇,北与洣水镇交界。据清光绪《衡山县志》载:“吴集市后,广袤五里,为吴三桂集兵之处。”因而得名。镇政府驻龙奉村,距县城2千米。  

自然环境  辖区大部分属典型的江南丘陵地貌。三面环山,东南西为杨梓岭、狮形山、鹅形山、猴形山环抱,北面濒临洣水,历为古老驿道要冲和军事重地。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7.8℃。1月份气温最低,平均气温5.3℃;7月份气温最高,平均气温30.1℃。年均降水量1400毫米。境内属湘江水系洣水流域,流经金家楼、五里坪、吴集、平洲、杨梓坪、双园、伴岭、大势塘8个村。境内主要有硅石和紫色页岩。  

建置沿革  历为基层政治活动中心,明代的武阳乡阳山里、清代的道字、民国的吴集乡、紫岗乡等基层行政机关均设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属衡山县第二区,1952年属十区,包括吴集镇和吴集乡,1958年属英雄人民公社,1959年更名为吴集人民公社,1966年析置衡东县,境内设吴集公社、双园公社,属吴集区,1983年,恢复乡建制,设吴集镇、双园乡、红坪乡。1989年撤区并乡,将吴集、红坪、双园合并为吴集镇,至2014年年末无变化。2015年底,乡镇合并,吴集镇由原来的吴集镇、栗木乡、德圳乡、莫井乡4个乡镇合并而成,全称:吴集镇人民政府。

行政区划  1989年年末,辖35个建制村,368个村民小组,2个居委会,9个居民小组。2014年年末,辖杨峰1个居委会;水湖、杨梓坪、青草湖、红茶亭、伴岭、风凰、铜铃坪、双园、大勢塘、坪石、坪桥、白洲、龙江、龙门前、文昭、淡家、鸡公岩、新坪、高坪、山竹、龙塘、桥铺、新跃、桃岭、蔡家、金盆、朱家桥、厚田冲、红坪、旄坪、龙堰、阳家坡、锁狮、五里坪、吴集35个建制村;5个居民小组、369个村民小组。2015年底,乡镇合并,2018年年末,吴集镇辖杨峰1个社区;杨梓坪、伴岭、双园、平洲、大势塘、秋波、龙奉、桐木桥、鸡公岩、龙山、化龙桥、金家楼、红坪、五里坪、吴集、龙源、栗木、胜利、柏桥、泉新、周田、紫岗、巷子、南山、德圳、红光、早禾、莫井、江山、新井、三垅、莫园、三口井33个建制村。

人口面积  1989年年末,总人口37313人,其中农业人口34801人。1999年末,总人口39656人,其中农业人口37736人。2014年年末,总人口47458人,其中:农业人口45132人,占95.1%:男性24493人,占51.6%,女性22965人,占48.4%。2014年,辖区总面积105平方千米。2018年年末,吴集镇辖区总面积275平方千米,约占全县面积的14.2%,水田面积5.82万亩,山地26万亩,属于典型的江南丘陵地貌,总人口数为94981人,其中:农业人口93202人,占比98.13%;男性49424人,占比52.04%;女性45557人,占比47.96%。

经济发展

农业  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全镇始终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发展农业的宗旨,狠抓服务。一是粮食生产稳中有升,发展百亩以上种粮大户5户。二是特色经济作物快速发展,五里坪、杨梓坪、泉新等村蔬菜、西瓜基地发展较快,巷子村名贵苗木基地和南山村罗汉果基地初具规模。三是油茶种植遍地开花。2018年,油茶新造5000余亩,油茶垦复12000亩,围绕鸡公岩山脉打造万亩油茶产业园,积极推进五里坪集育种、育苗、种植、加工于一体的油茶小镇建设。四是动物防疫工作全面铺开。2018年,共发放注射猪口蹄疫苗10万ML,禽流感疫苗30万ML,牛羊口蹄疫苗13万ML,免疫率抗体检测合格率达80%以上,免疫密度达95%以上,检疫方面,全年共检疫生猪2265头,合格率100%。

 2017年,我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了28380元和17319,两项指标年均增速均超过10%。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了30849元和18964元,同比增长8.7%和9.5%。2018年,引进并建成了河西聚味堂生产基地、河西开发区体育馆、天英学校、中医院、农商银行、职业中专、杨山中学、少年军校、烈士园、五里坪污水处理项目、奥体中心、洣水新城等项目,总投资40多亿元投资。完成燃气管道铺设6500米,天英学校二期工程顺利完工;体育馆项目于2018年8月份全面竣工,省运会羽毛球赛事于9月份在体育馆圆满完成;双园2.4公里防河堤、杨梓坪5.7公里防河堤已正式动工,投资4.3亿元建设的坳家台风电场项目已完工并投入使用,金觉峰风电场项目推进平稳快速,主干道已经成型,两个风电场预计年总发电量达18000万千瓦,年产值超过1亿元。五里坪污水处理项目已全面完成并通过验收。河西征地拆迁进展比较顺利,共征地430余亩,迁坟120座,签约拆迁房屋147余栋,均大幅超过2017年同期数据。

旅游服务业  乡村旅游初具成型。吴集镇的乡村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地理位置优势明显,有文化底蕴的吴集古街和杨山庙,奇山怪石的鸡公岩,风景秀丽的德圳水库,天然氧吧的江山村。红坪枫仙岭生态风景区全面建成,全年接待游客7万余人,投资5000万元在江山村打造集休闲、娱乐、住宿、餐饮为一体的乡村旅游胜地已开业,围绕鸡公岩山脉打造集登山、探险、观光、度假、郊游为一体的多功能的冒险旅游胜地,围绕南山风电场、德圳水库打造集探险、观光、登山、垂钓为一体的生态休闲胜地。

社会事业

脱贫攻坚2018年全镇8个省级贫困村已全部摘帽退出。全镇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682户5853人,2018年脱贫336户1194人,圆满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工作任务。一是积极推动种植和养殖产业发展,贫困户养鸡8000余只,猪牛羊2000余头,生态养鱼200000尾,蔬菜种植2300亩,罗汉果种植1400亩,油茶垦复2500余亩。二是快速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扶贫搬迁户61户183人,集中安置在秋波村,目前项目基本竣工。

社会保障  2016年至2017年,新增低保203户、423人,发放低保资金600余万元,五保资金280余万元,民政优抚资金430余万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接近60%,发放养老金 1800万元,安置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11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41,零就业家庭安置100%2017年我镇共完成3个省级贫困村脱贫退出,脱贫291户1055人,进一步整合资源开展扶贫工作联系省、市、县人大代表开展了“五个一”行动,帮助一个省级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同时组织部分政协委员进行爱心助学活动,协助卫生局开展了义务就诊活动。

2018年,全镇分散供养五保户448人发放资金225.80万元,集中供养20人,全年发放生活费补贴15万。农村低保1159户,1893人,目前发放低保资金403.7万元,发放临时救助9.3万元,发放参战人员节日慰问资金6万元,对全镇退伍军人进行了信息采集、摸底和年底走访慰问。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51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20人,实现人员再就业5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60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9208人,完成金额93.99万元。全镇四类人员危房改造竣工165栋,确保四类人员住房百分之一百的安全。顺利完成水利扶贫井第一批119口,第二批待验收的还有156口。

科教文卫  文化事业潮气蓬勃,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协助衡东县开展了“薪火相传,土菜飘香”土菜文化旅游节吴集镇火炬传递活动,组织了10组家庭参加100组家庭剁辣椒申请吉尼斯纪录活动,在洣水河西举办了大型的舞狮子比赛,我镇锣鼓队在县锣鼓大赛中勇得第二名。2016年投入30万元对镇化站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造,增添了娱乐、健身等器材,2017年投入100多万元吴集镇卫生院进行了全面维护改造,维修了院内的硬件设施,添置了一批先进的医疗设备,医疗条件快速改善

城乡环境  城乡环境明显改善,加大了城建法规的宣传对德圳市场、莫井市场和衡炎高速连接线的违规建设进行了拆除和清理。全镇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各村雇佣保洁员218名,处理陈旧性垃圾2000余处。

安全维稳快速建立了科学的综治维稳防控体系,设立了民事调解委员会强化镇村干部维稳责任,出台了信访维稳追责“铁五条”2016年至2017年共调解纠纷400余起,化解矛盾1800余起。2017年实现了在党的十九大、一带一路、省两会等重点维稳时期无非正常上访案件。

2018年共接待来信来访300多件,上级转办件72件,12345政府热线152件,县长书记交办件12件,化解积案4起,对于非法上访者进行严厉打击,行政拘留3人,刑事拘留1人。扫黑除恶工作稳步推进,34个村(社区)悬挂横幅230块,标语2000张,并设立举报箱。发放烟花爆竹经营户告知书200余份,张贴宣传标语90余条,在县镇主干道上悬挂宣传横幅30多条。2018年,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基础建设

交通邮电  公路实施畅通工程182公里,窄道加宽32公里,实现了镇内交通网络化。2018年,全镇建设通自然村公路18公里,对9个村的村道进行窄道加宽,窄道加宽里程数达到16公里。原三垅村、井冲村、吴集村、阳家坡村、锁狮村、秧山村、莫园村、新开田村、江山村、喷塘村、红茶亭村、太阳村、德圳村、早禾村等14个老村进行了农网改造。

镇村建设  2016年至2017年,我镇基础设施逐渐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农村危房改造210户,易地搬迁80户,移民帮困建房61户。同时,完善路网、管网等市政工程设施建设,完成了S315线、双园大道的绿化、亮化和美化工程,完成了衡东老大桥的维护修理工程。全力服务河西新区的推进和功能的完善,2016年至2017年共完成征地230亩,迁坟300余座,拆迁76,天英学校建成开学,双园大道建成通车。

栗木市场和吴集市场进行改造和扩容。原德圳乡、原莫井乡和原栗木乡区域内更换了宣传牌和广告牌,在主要路段和路口新建了路标和宣传牌。

水利  2016年至2017年,完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6座,启动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村4个,渠道维修护砌16公里启动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村6个,山平塘、骨干塘清淤60余口,各类渠道维修护砌24公里新建堰坝5座启动小流域治理5公里水利建设全面铺开,全镇山坪塘清淤维修47口,重点骨干塘除险加固12处,渠道护砌3.5公里,渠道维修5.7公里,渠道清淤66公里,完成安全饮水工程163处,新建电排1处。双园、杨梓坪防洪堤建设正在建设中。

【换届选举】2017年,我镇以全市换届选举示范点杨梓坪村为突破口,顺利完成34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所有村全部按上级设定的职数选满,村干部数量由355名下降为190名减少幅度为46.7%,达到进一步优化村级干部队伍结构的目的,杨梓坪村的换届选举工作经验被全市推介。

【1村获得省级美丽乡村建设村庄】2017年,江山村被省委农村领导工作小组评为美丽乡村建设村庄,江山村为省级贫困村,环境秀美,气候宜人,为我县林区最大的村庄,近两年发展非常迅速,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正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便民服务中心快捷方便】2016年对我镇便民服务大厅进行了改造和升级,将各站所集中统一办公,分类设置窗口,开放集中办公,实行一站式受理、协同办理、咨询、代办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目前,服务中心现入驻职能部门10个,办事人员22人,按照综合业务、农业农村、国土城建、社会事务四大类开设劳动保障、民政、不动产登记、财税、国土城建、农机农技、卫生计生等8个固定工作窗口,分别负责对口或相关业务的办理、咨询和指导,办事人员服务热心、工作细致,群众办事方便、快捷,是全县优秀的便民服务中心。2018年,新建一栋2层楼的乡镇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