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东融媒体中心10月21日讯(融媒体记者 刘凤勇)衡山窑是宋元时期衡山与衡东境内以烧制粉地彩釉绘花瓷为主要特色的窑址群,它那极具鲜明时代特征的独特釉彩,全面反映了中国南方青瓷工艺及第二次用彩高峰,也弥补了我国研究南宋陶瓷发展脉络的空白。近期,衡山窑遗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我县境内的大源窑则是衡山窑系中最为庞大、保存相对完整的遗址,今天,记者带您一起去揭开大源窑的神秘面纱。
大源窑址位于我县甘溪镇大源村,在衡山窑系中规模庞大十分罕见,现发现和保存窑堆11座,均临洣河分布,各窑堆面积约2000平方米,高3至7米左右,形状均呈长条形圆包状,底部呈椭圆形,顶呈圆锥状,各窑堆由窑渣堆、窑炉等构筑体构成,2008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对窑址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勘探,大源村的大托属于大源窑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县文化遗产事务中心秦光政说,这里地上随处可见宋代时期生产青瓷时遗留下来的一些残片,这是一个底,足,这个是碗的底足,这个是青瓷残片。
为什么在这里形成了大窑遗址呢?秦光政告诉记者,因为在大源窑周边地底下发现了大量的瓷膏泥,这个瓷泥可以生产青瓷,是青瓷的重要原料,所以在这里形成了大面积的开采,由于大源窑生产的时间比较长久,慢慢的形成了这么大的一个水面)。
在大源窑遗址的2号窑、3号窑和10号窑,窑堆中可见长坡形龙窑多层叠压,窑堆边散落多种图案、各种色彩的破损残片,布满窑群的各个角落,从现场的布局可以想象大源窑当时生产场面之盛大,生产工艺之先进。
秦光政说,大源窑的二号窑堆,它主要以罐、碗、壶为主,他的工艺里面有青瓷也有彩瓷,它的碗底都有压印的图案,压印印花图案,这个磨印的鱼纹它是典型的衡山窑标准图案。
据了解,大源窑窑堆与窑堆之间,制瓷工艺各有选择;如5号窑专烧彩瓷,6、7、10号窑专烧素瓷,1、2、3、4号窑素彩混烧、11号窑专烧大件,8、9号窑以烧陶器为主。产品种类也有分工,有的以烧碗、杯、碟、壶、盏为主,有的以烧罐、坛、瓶、炉、缸等大型器为主。从烧制工艺来看;釉面有青釉、酱釉和绿釉等。装饰以粉上彩釉绘花,釉下彩釉绘花,釉下粉彩绘花,印花,刻划花,双彩,单彩和素胎等为主。装饰图形有莲花、牡丹、游鱼和菊花纹等。大型器有佛龛、魂瓶、粮仓等,文化用语有“金玉满堂”、“加官进禄”、“福寿嘉庆”等。从各类器物的数量统计来看;碗、碟占50%,壶占9%,杯占11%,瓶罐占10%,钵占2%,其它占18%。釉彩装饰统计;粉上彩釉绘花占11%,釉下彩釉绘花占 0.6%,釉下粉彩绘花占0.4%,双彩釉占22%,单色釉占49%,印花占6%,素胎占4%。
责编:侯云驰
来源:衡东融媒体中心
今日辟谣(2025年9月26日)
今日辟谣(2025年9月25日)
今日辟谣(2025年9月24日)
今日辟谣(2025年9月23日)
今日辟谣(2025年9月22日)
今日辟谣(2025年9月19日)
今日辟谣(2025年9月18日)
今日辟谣(2025年9月17日)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