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立县】见缝插绿 打造东城绿色名片
2018-03-19 18:16:00          来源:衡东新闻网 | 编辑:刘武 | 作者:刘武          浏览量:993

衡东县城按照“四季常绿、一区一景”的标准,把“见缝插绿”工作作为城市形象建设、治理雾霾、打造生态宜居环境的重要举措,充分利用城市空间和资源,统一规划实施,全力打造绿色名片。

»见缝插绿全城植树

近两年,为了把“树立生态理念、共建绿化城市”理念深入人心,各单位都投身到火热的“见缝插绿”活动中。

建设部门坚持在县城主要大道两旁种常绿大树,注重合理搭配树种,打造植绿样板示范路。将衡东大道、文冲大道、世纪路、双园大道、314线金花桥路段和衡炎高速连接线武家山路段等6条道路作为种植常绿大树项目加紧推进。先后在“六路”地段种植胸径20以上樟树2600株,种植胸径10 以上大广玉兰、桂花、山楂、银杏和红叶石楠等1580株。

去年在洣江风光带河岸补栽桂花树80株,柳树50株,灌木8000多棵;洣水湿地公园、杨山公园和武家山公园分别种植各种树木10000多株;育星学校、天英学校和外滩一号等新建学校和小区种树也有2000多株。

今年园林所组织20多名园丁工人,在沿江大道、交通路、衡岳路和滨江广场等地补栽行道树200多株。

这样一来,衡东县城基本形成了外乔内灌、上林下草和四季常绿的生态效果。

»广场绿化凸显特色

城市因广场而美丽,广场为城市增光添彩。滨江广场、金堰广场和文体广场各具特色。

滨江广场依山傍水,总面积50000多㎡,绿化面积22769㎡,是附近居民休闲娱乐的集中地,今年园林所给该公园补栽草皮苗木2373㎡,补种球类植物103个,补种乔木18棵。金堰广场绿地11360㎡,种植广玉兰、红叶石楠和桂花树300多株,摆放换季花盆4000多盒,安装“衡东欢迎你”迎宾花墙一面,突出县城北大门风格。文体广场绿地面积660㎡,是县政府升旗和集会的好场所,因地制宜,见缝种花,堆放较多的花盆花箱,营造欢乐祥和气氛。还有湘泵广场和电力广场,面积虽然不大,建设却别致精巧,绿草茵茵,绿树成荫,为城市添色不少。

»美丽公园提升品味

按照 “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园林绿化标准,政府规划在城区内建设多个公园和小游园。杨山公园、武家山公园、滨江公园、文冲与丽都小游园等公园都是婀娜多姿,美丽大方,提升了城市品位。

杨山是城区最高点,面积约2000亩,有各类植物100多种,动物鸟类30多种,风景名胜处又补栽了樱花树、柳树等各类树木10000多棵。为供市民登山娱乐,政府在山上高标准建成了石梯、亭台、景观亮化灯光,近年又沿山脚修建了3.5公里的沿河栈道,杨山已经成为衡东的一张风景名胜片。

武家山公园位面积约85亩,除去湖面,全部是绿地,种有各类名贵树木3000多株,其中湖光潋滟,花草树木,壁画雕塑,音乐喷泉,交相辉映,文化广场,人来人往,鸟语花香,有栖息者,有垂钓者,好不热闹!

»小区空隙春色满园

据了解,仅2017年县政府在芙蓉园、康佳路、农经路、世纪路、文体广场和金堰广场分车岛等相关绿化点共补栽绿化苗木3万多株,更换破损绿化附属设施100多处,增加县城区移动花厢400多个,补栽花厢苗木6000多株,并且在县城20多个空地补绿种绿。其中在河西公租房附近绿化面积达4000多平米,移植樟树、红叶李和海桐共400多株;丽都东路三角地带绿化3000多㎡,种植多种乔木灌木,把本来脏乱差的城中村变成了美丽干净的小游园;碧桂园小区绿化种树1500平米;紫金湾小区也是把荒地变公园,绿化2000多㎡;南街居民小区见缝插针,优化植被布局,绿化900多㎡,栽种樱花、银杏和桂花等多种类树木100余棵。建设部门通过严把设计和验收关,县城各小区和公共空地建设都实现了“满园春色,百花齐放”的近期目标。

衡东县政府依据“四城同创”的目标,牢牢握住园林绿化"加快、加密、加绿"的关键点,动员县直各单位和社区群众,齐心协力美化绿化县城,截止到2018年2月底,县城区绿化覆盖面积已由465.92公顷增长至478.18公顷,绿化覆盖率已从41.60%提高到42.69%,慢慢扩大了城市绿地面积,美化了居民生活,改善了人居环境。(刘武)

责编:刘武

来源:衡东新闻网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