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一把手”访谈】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谷建辉:披坚执锐 勇立新功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21-03-25 17:03:49          来源:衡东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罗建水 |          浏览量:8882


主持人旷涛: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本期的一把手访谈节目又与大家见面了,我是主持人旷涛,今天我们邀请的嘉宾是县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谷建辉。

主持人旷涛:您学习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县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谷建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指明了方向。“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平稳过渡最为关键的五年。

主持人旷涛:回顾十三五时期的这五年,我们扶贫办取得了哪些优异的成绩呢? 

县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谷建辉:“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一是农村人口全部脱贫。全县3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8301户25850人全部稳定脱贫。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年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2423.46元提高到11802.85元。脱贫群众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饮水安全也都有了保障,“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部实现。二是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发展步伐显著加快,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乡风文明明显提升,社会事业长足进步,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通信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7575.222万元(其中县本级12389.042万元),以“三挂钩”制实施扶贫项目1107个。贫困村电网升级改造率达到100%,自然村全部按标准通“动力电”;行政村光纤通达率100%,4G覆盖率100%;1637户贫困群众得到危房改造;建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8个,847户2281人“挪穷窝”,摆脱了闭塞和落后,搬入了新家园。三是工作举措亮点纷呈。在全省首创“一键式”精准助学模式,衡东县教育局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在全省首推“两项帮扶”全覆盖,在全省首创“党支部建在扶贫产业链上”产业扶贫新模式并入选“湖南基层改革探索100例”,在全市推广消费扶贫新经验、“疫贫”同战和“两防两业”新亮点。四是“两业”发展成效显著。始终把产业和就业作为发展之要、固本之基,全县贫困人口产业发展覆盖率100%,实现了“村村有扶贫产业、户户有产业帮扶”。全县建成3处联村并建和1处单村自建光伏电站,33个贫困村每村年收益达4.2万元。合理增设农村环卫保洁、防火护林、辅警、协警等扶贫公益性岗位,11492人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主持人旷涛:那么下阶段,我们扶贫办将采取哪些举措,来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呢?

县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谷建辉: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披坚执锐,勇立新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一是实现平稳衔接过渡。按照五年过渡期的安排,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监管”。过渡期内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并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节奏、力度和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二是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实行分层分类帮扶。以村为单位设立贫困监测员、以乡镇为单位设立贫困监测站,对辖区内致贫返贫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做到“发现一户纳入一户,纳入一户帮扶一户,稳定一户退出一户”。三是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按照“三多、三少、一加强”原则,综合考虑我县各村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脱贫攻坚期内财政投入、村级班子配备等情况,通过优势引领、主体推进、重点跟进的办法,分类推进乡村振兴。


责编:罗建水

来源:衡东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下载APP